?不还是老老实实的在大明各处地方抓坑修路——这伙人唯一带来的好处就是通译这个行当变得紧缺走俏了起来。
现在真正的问题还是大明自己内部的问题——干旱,水涝,缺粮。
就以粮食来说,崇祯六年收上来的商税不可避免的要对比崇祯五年的少一些,因为今年东南也遭了灾,大家的日子都不太好过。
活不下去的百姓能干出什么事儿来,随便让人用脚趾头想都能想的出来——崇祯皇帝被挂到树上去。
哪怕是崇祯皇帝现在在民间的威望再多,长生牌位再多也没有鸟用。
为了自己不被挂到树上去,明显在崇祯四年有些松了一口气的崇祯皇帝又把心给提上来了。
得益于天启七年和崇祯元年到崇祯五年这几年里不停的向外买入粮食的举动,如果真要说大明缺粮缺到要命的地步,其实也不尽然。
最起码各地的粮仓里,按照应有的储备来说应该是足够的,更不要提京师,通州,南直隶等各地所囤下来的粮食了。
崇祯六年哪怕真的是全大明都颗粒无收,只要勒紧了裤腰带,也不是撑不过去。
但是崇祯皇帝显然就不愿意出现这种局面——凭什么要让老百姓勒紧了裤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