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崇祯皇帝则是颇为遗憾的道:“罢了,皇家学院不划到户部,还是归于少府吧。
至于方才郭爱卿所说的,朕倒是有些想法,几位爱卿不妨替朕参详一番。
自童生而始,至进士而止,依童生、秀才、举人而划分三等,一应优待田亩尽数收回,只是每月按各等不同,给予相应数量的钱粮补贴,如何?”
……
温体仁和郭允厚皆是无语——论到搞事情,没有比这位爷再擅长的人了!
如果单纯的从收回优待田这条来说,那么天下间的童生和秀才肯定没有什么意见,因为这些人本来就已经没有了优待。
但是还保留了一定数量优待田的进士们肯定就会不愿意,甚至于反对了。
毕竟,五十亩优待田一年省下来的银子再少,那也是实打实的银子不是?
然而崇祯皇帝却又拉上了童生和秀才。
大明的读书人是挺多的,尤其是社学恢复了之后,读书人就更多了。
对比起每三年才科举出来的进士来说,举人的数量无疑又多了好几倍,到了童生和秀才的数量,可能就是进士的几十倍甚至于几百倍了。
至于说原本大明就给粮食和银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