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甚至于有意无意的放纵了探子们打探消息的行为——只要不涉及到机密的事情,这些消息根本就无所谓。
毕竟,探子们好解决,杀了也就杀了,可是那些正经的商人呢?僧人呢?学子呢?
这些人,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本身就属于探子的一种,他们肯定会也会携带一些消息给自己的母国。
所以,只要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厂卫对于各个小国派到大明的探子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除非是涉及到了某些机密事,比如某些技术和文献一类的东西,发现一个杀一个,误杀了也在所不惜——反正没有人敢替这些探子们找场子。
又不是所有的皇帝都叫崇祯!
也正是因为传回到缅甸的消息,让他隆深刻的认识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现在的大明皇帝跟以往的大明皇帝明显不同,好战就是崇祯皇帝身上最基本也是最显眼的标志之一。
若是以前,大家伙儿还可以心中报有侥幸,认为大明皇帝不会对着自己这些很老实的藩国下手。
或者说,就算是他想要下手,也得有所顾忌才是——比如民心军心,比如水土地形,比如那些在自己这些藩国内进行贸易的西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