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们已找到了内陵园的围墙和东、西、南、北四门。
如果说内陵园代表了皇帝生前居住的皇城,外陵园就应该是外廓城的象征,是朝臣、权贵、平民、商贩的居住地。考古调查中,唐太宗昭陵曾发现部分外廓城城垣,但桥陵至今未见,学者认为,帝陵外陵园可能设有土质围墙,也可能以松柏林木为树墙,所以在一些帝陵所在县的县志上,屡有“柏城”一说。桥陵外陵园很可能就是以松柏为墙,隔划出一方世外净土,供长眠地下的君臣们安享。
外陵园内主要安置陪葬墓群。顾名思义,能陪葬在帝王身边的人,除了血缘宗亲,就是那些功勋卓著、颇受重视的朝臣大员。死后能够在帝陵周围被赐赏一方土地、成为天子陪葬墓,是做人臣的极大殊荣。
唐初,陪葬之风很兴盛,唐高祖李渊的献陵、唐太宗李世民昭陵,都拥有数百座大型陪葬墓,气势很是壮观。从干陵开始,陪葬制度悄然发生了一些变化,能够陪葬皇帝的,主要是那些有着直系血缘关系的儿、孙们,朝臣陪葬越来越成为个别。睿宗桥陵陪葬墓中除宗室子弟云麾将军李思训墓外,余者皆是其亲生子女。
我带着青峰缓步走入了李思训的墓地范围,望着眼前那恢宏的墓穴,稍微有些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