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苏承羽将枪机装回自生火铳,带上火药和重工将去了军器局后面的试铳场地。
火药倒入药锅,放火镰拉击锤口扳机。嗒,火药并未点燃。放火镰拉击锤再试……
直到第三次,那点火药才不情不愿地燃烧起来。
正如苏承羽所料,一连试了几十次,成功点火率还不足三成。
工匠们面面相觑,昨日他们都认为这铳能用了,只有苏公子说枪机有问题。这一试之下果真问题不小,几人暗地里用眼神 朝苏承羽比划,那意思 ——看来他真的会奇门遁甲。
苏承羽带人返回工坊,重新确定了枪机尺寸,增加了击锤和火镰的撞击角度。
工匠们立刻动手按新的尺寸重新打制火铳,心里都琢磨着按苏公子所教制铳,运气好说不定还能摸到点奇门遁甲的皮毛。
实际上自生火铳的发明者毕懋康早就发现了发火率低的问题,但直到他逝世也没能很好地解决。
而这些问题在苏承羽这个学过现代机械原理的人来说,根本就是调整几个参数的事情。
知道了答案就是几句话的事,不知道那就是一座山。须知前人可能就为这几句话,付出过几十年的努力。
由于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