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旧江口屯放粮草,而后每隔三里修建一处临时营寨,每三十里修建一个大型据点,一直延绵三百余力,直通淮河南岸。
战时,每处营寨里都会驻扎上千民夫,每天将粮草辎重搬运到下一个据点,从而保证前线军需物品不断。
其实照现在扬州到淮河一线千里白地的情况,建虏几乎不可能对明军后勤线发动攻击——他们自己的后勤首先就跟不上。不过为了应付可能的小股偷袭,每个据点还是建了土垒。
片刻,负责民壮生活的户部南直清吏司员外郎赵大人进了帐来,先向应天祥施礼,而后颇为焦急道:“应将军,下官昨日所禀之事,不知可否增拨?”
应天祥却反问道:“赵大人,我上月末刚拨了十万石粮米给你,怎还不到二十天便即耗尽?”
赵大人无奈道:“将军有所不知,各处征发的民夫说是二十五万,然则随后又有不少人自行赶来帮着运粮、修营寨。
“这些人大多不要工钱,下官也不好赶他们走,如今长江两岸已云集了近三十万精壮。这多的几万人却得管口饭吃,是以粮米才耗得快了……”
“难怪这营寨建得如此快,原是人手多了。”他对赵大人道,“我这便禀明圣上,尽快拨粮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