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在松锦一线爆发激战,来回拉锯三年,最终因明军在笔架山的屯粮地被阿济格偷袭,最终粮尽而败。自此,建虏南下一片坦途,而明军再无北上之力。
时隔数年,当两军又一次在乳峰山相遇,却已攻守易势。
三万大明野战军精锐,加上日、朝、澳、蒙仆从军一万三千余人,总共四万三千大军兵临乳峰山下。在他们身后,再非崇祯朝时不堪的后勤,而是以木轨道支撑,源源不断运抵的补给。
在他们对面,只有四千建虏守军,另有豪格五千京营正在急赶而来。更多的清军则至少需要半个月才能抵达,慢的甚至要一个月。
不过建虏所依仗的,却是松山与乳峰山之间的三座大型棱堡,以及附近用于支撑的多座小型棱堡,可谓经营已久。
松山附近的地势虽比塔山一带开阔,但只要据乳峰山高势,以骑兵猛冲而下济南抵挡。真正能够展开大兵团作战的,仅有锦州和乳峰山之间的一片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