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基金和税,观众没有损失,伯纳自己花钱买吆喝。
这都是很常见的,营销手段,根本无法杜绝。
真正票房注水还是微影时代、淘票票、猫眼三巨头搞的规模最大,纵观后来被曝光注水的电影,基本上都是这三家投资、发行的。
人家掌握了购票平台,又是发行方,太好操作了。
《爱情公寓》淘票票、微影发行。
《后来的我们》猫眼发行。
《叶问3》倒不是他们发行的,不过发行方的母公司的老板已经跑国外去了,发了红色通缉令。
...
猫眼还因此得了个“注水猫”的外号,光羡收购猫眼之后股价还不升反降,在收购之前股价一直是处在高峰,收购之后,股价立马几乎跌停,那年再也没有回到收购之前的高峰了。
ps:关于票房注水,本文纯属瞎编,不代表真实,勿要当真哈。
大家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