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例外的是光羡投资的《厨子戏子痞子》,刘业、黄博、张翰宇都是以1000万片酬入股,因为风险大,才有的溢价。
不过1000万是白纸黑字写在合同上的,电影成功了,只要下一部电影不失败,拿一千万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这个年代还是有多少本事赚多少钱的时代,李联结在《投名状》拿一个亿,那是他的本事。
他拍《投名状》之前,《致命罗密欧》成本2500万美元,全球9100万美元,录像带和录像带收益近亿美元。
《致命摇篮》全球5600万美元票房,录像带等收入4500万美元。
《狼犬丹尼》、《霍元甲》全都全球大卖,后者作为华语电影海外大卖3000万美元,录像带、dvd收益同样也有3000多万美元。
每一部电影都给片方带来了数千万美元的利益,论盈利能力,李联杰甚至比一些好莱坞巨星还要高,最起码在好莱坞李联杰几乎没有赔过本。
国外也是一样,一个演员一旦连续成功,那片酬就会一年一个台阶,根本不愁片约。
导演同样如此,要不然观众和制片方也不会迷恋大导演了,人家又不傻。
有大导演就有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