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战场、选好的时间决战,是杨爽取胜的诀窍,飘忽不定的突厥主力,就是被他不断的压迫、追击之后,恼羞成怒扑来,被隋军精骑候个正着。
然而这个战术现在却有些不好使,因为杨爽派出去的游骑全都是有去无回。
确切来说,是派去博望附近的游骑全都没了消息,人也不见回来。
博望,位于上宛东北二十里、方城西南三十里,是往来上宛和方城之间官道的要地,上宛出的运粮队,渡过淯水后先经过博望,再前往方城。
杨爽的大营,位于淯水以东、博望北面二十多里,伏牛山余脉南麓,东面是方城,他如同一根刺卡在周军的咽喉,就等着对方来“拔刺”,然后一战破之。
结果博望这边的动静完全掌握不了,那片地区变成了盲点,这种感觉让杨爽察觉到了危险。
周军的援兵到了!
这是他和诸将商议后得出的结论,荆州军主力一部在上宛,轻易不会动,另一部抵达方城外,正和隋军对峙。
能增援的就肯定是南面的襄州军或安州军,这也是杨爽所希望的,把对方的兵力调动起来,那么露出的破绽就会越来越多。
他的骑兵多,双方动起来只有对方的破绽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