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的人家没有这种条件,养鹅得在水边,与其花功夫饲养,还不如直接买来得划算。
眼见着秋天临近,冬天也不会太远,各地商贩来到黄州收购羽绒,贩卖到各地销售,其获利也很可观,所以即便黄州及附近州郡的羽绒产量很大,但仍旧是供不应求。
俗话说得好,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鹅绒的价格最高,但容易和鸭绒混淆,所以有不法商贩用鸭绒冒充鹅绒,昧着良心赚钱。
此次随着刘文起来西阳的几个家仆,是来西阳收购鹅绒带回关中的,借着便利的汇兑业务,刘文静已经提前收到货款,在西阳城订了大量鹅绒等待运。
而他方才在码头等刘文起的时候,已经派了家仆去验货,防的就是被人用鸭绒顶替鹅绒以次充好,这可是刘家在西阳的第一笔大额买卖,刘文静不敢掉以轻心。
刘文起闻言了兴趣:“兄长,这鹅绒和鸭绒果真是真假难辨?”
“还是有差别的,看多了有经验就能分清。”
“兄长,方才同船来巴口的人中有许多客商,有些也来收购鹅绒的,西阳果真有许多鹅?”
“你猜猜光是黄州的养殖场有多少只鹅?”
“呃,莫非一万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