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的比例就越大,这说明什么?
说明这个时代,中原已经能烧制玻璃,加上番商从西域贩来的玻璃制品,所以玻璃对于中原来说不是什么极度珍稀的物品,属于常见的奢侈品。
所以许多人死后常以玻璃制品作为陪葬,这些玻璃制品,大多来自于西域,当然中原所产的玻璃制品也有。
这个时代对玻璃制品的称呼是“琉璃”,还有诸如璆琳、流离、琅轩、药玉、6离、瓘玉等,“玻璃”的称呼,大概要到两宋时期才出现。
世代经商的粟特人,数百年来不断从极西之地的波斯、拂菻(罗马)贩运彩色玻璃制品到中原,富贵人家多少都有玻璃器物,所以“明”玻璃大赚特赚的套路,实际上施展不开。
玻璃镜是例外,但宇文温想在玻璃上再做其他文章,采取行动之前得分析市场的“消费需求”以及消费者的“消费心理”。
结果分析来分析去,现大家之所以喜欢玻璃(琉璃)制品,主要是想将其作为玉的代用品,其次是西域玻璃(琉璃)制品质量好。
中原的玉文化源远流长,西域玻璃制品因为看起来很像玉,所以也成了热捧的对象,那么宇文温从中总结出一个很残酷的事实:透明的玻璃制品,其销路未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