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想要有分量的灭国之功,那就只能打陈国的主意,而要让尉迟佑耆挂帅却有些棘手,因为若按资历、年纪,有尉迟顺在,哪里轮得到尉迟佑耆挂帅出征。
所以王氏想了个办法,那就是尉迟顺身为尉迟迥在世诸子中最年长者,得为亡父守丧,而老幺尉迟佑耆则因为要“为国效力”,只能“忍痛”挂帅出征。
说来说去就是王氏偏心,一个劲要为两个儿子捞好处,让并非己出的尉迟顺靠边站,甚至还怕尉迟顺威胁尉迟惇的地位,所以要提升尉迟佑耆的地位来掣肘。
这种做法,许多故蜀王尉迟迥的宾朋故旧都看不过眼,毕竟当年他们是先熟悉尉迟谊、尉迟宽、尉迟顺三兄弟,后来才熟悉尉迟惇。
尉迟谊和尉迟宽已经不在人世,但宾朋故旧们还记得三郎君尉迟顺,所以三郎君的待遇不好,大家都觉得不公平,不过这种事情又不好说什么,毕竟尉迟惇是故蜀王指定的继承人,所以只能旁观。
别人可以旁观,可尉迟勤不愿旁观,他和尉迟顺的交情,可比和尉迟惇的交情要好得多,更别说自己的嫡出弟弟尉迟安,如今又开始活跃起来。
乱世之中,为保家族血脉而两头下注,这种行为不稀奇,但尉迟勤就咽不下这口气,他和长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