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后,守军无奈投降。
这是成功的例子,还有一个例子,是元魏和萧梁对峙时发生的。
魏军占据淮水要地寿阳,位于下游的梁军想要收复寿阳,却苦于野地浪战打不过骑兵众多的魏军,于是梁帝萧衍想了个办法,那就是水淹寿阳。
寿阳位于淮水南畔,其下游数百里外有一河谷名为浮山峡,萧衍调集人力物力在浮山峡筑坝拦淮,提高淮水水位,回水淹寿阳。
梁军修筑的拦河大坝名为浮山堰,据说动用了二十万以上的军民作为劳动力,浮山堰主体为土坝,又以数千万斤铁料垫底,还开有溢洪道,历尽千辛万苦耗时两年才修成。
浮山堰一成,其上游形成了一个巨大水库,数百里外的寿阳马上被水淹,守城魏军迫不得已弃城上八公山驻扎,梁军将士闻讯雀跃不已,只道收复寿阳指日可待。
然而魏军未退,雨季来了,淮水水位暴涨,上游水位几乎与浮山堰持平,于是悲剧发生,浮山堰溃决,下游受害百姓以十万计,淮水漂尸入海。
梁军试图回水淹寿阳,结果耗费无数人力物力修筑的浮山堰溃决,反倒祸害了自己国内百姓,是一次失败的水攻,宇文温在想,若是敌军依葫芦画瓢也筑堰来个水淹悬瓠,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