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兵反杨,拥立宗室、赵王幼子宇文乾铿为帝,借此与杨坚分庭抗礼,虽然实际上尉迟迥靠的是军队,但有了宇文乾铿这个招幌,还是颇有助力的。
在邺城另立朝廷,直接了当的告诉观望者,投奔“新”朝,加官进爵,前途无量。
那么现在,杞王能这样做么?甚至可以不用立幼帝,自己便能直接称帝,和蜀王尉迟惇所立皇帝分庭抗礼。
考虑到人心,这样做没用,极有可能会适得其反。
对于关陇的各方人士来说,向杞王臣服,和向蜀王臣服有什么区别?
蜀王胜算那么明显,何苦冒着极大风险投到杞王这边?
值得么?不值得!
尤其以那些年纪比杞王大的官员来说,大家原本是同僚,杞王还是后辈,如今称帝了,凭什么要他们称臣,蜀王可比杞王厉害得多。
年纪、资历,其实不是问题,问题是要臣服,也得臣服强者,即便周国分裂成东西周,关陇各势力投靠蜀王所能获得的好处,要比投靠杞王所能获得的好处多。
即便杞王稳住了关中、山南,那么对于中间势力来说,做内应引蜀王大军入关中所获得的收益,也比协助杞王抵抗蜀王所得收益要多,至少看上去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