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想的是自己族人战死时的惨状,他胸膛上的一滩干涸血迹,是族弟王贲的鲜血。
王贲比王辩小两岁,从小就跟在王辩后面当小尾巴,无论是河里摸鱼还是上山打猎,王贲都屁颠屁颠的跟在王辩身边,到了十几岁的年纪,作为族兵的一员,跟着王辩上战场。
打仗不是打猎,血腥而又残酷,王氏子弟兵跟着王辩浴血奋战,用生命换军功,为的是给自己和家族争得出人头地的机会。
这十余年来,许多人阵亡,又有许多年轻的王氏子弟加入王辩的队伍,一个个熟悉的面孔逝去,又有新的面孔被他熟悉,而王贲,一直陪在王辩身边。
现在,也离他而去了。
将军难免阵上亡,打仗死人很正常,带着族兵上战场,每死一个人,都会让大家难过,王辩此时神 情有些恍惚,是因为王贲之死和他有关。
那晚遇伏,王辩心知不妙,虽然遇伏就意味着敌军做了充分准备,想要突围是难上加难,但王辩不甘心等死或者投降,想领着部下摸黑突围。
而镇守潼关的雍州军主将、雍州司马邓孝儒,曾经叮嘱他一旦遇伏,宁可投降也不要困兽斗,先保得性命再说。
此次出击,要做内应的人未必靠得住,所以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