俘虏划为两部分,一部分俘虏要立刻补充进队伍里,填补人员空缺并恢复战斗力,剩下的俘虏则另行看押,慢慢处置。
而胜利者中,在战斗里哪个将领的队伍出力多,就可以优先挑选俘虏补充本部兵马,这就是所谓的“能者多劳、多劳多得”。
出力多的定义有些复杂,不能说追击战阶段俘虏、斩首多的队伍就是出力多,而那些在消耗战阶段硬抗敌人正面进攻的队伍,功劳同样也不小。
这些队伍伤亡大,但斩首数很难统计,如果一味按俘获、斩获来算,反倒变成出力少的队伍。
又有关键时刻堵口的精锐队伍,是他们挡住敌军的突击势头,对付的敌人是精锐中的精锐,而己方伤亡虽小,但阵亡的都是精兵,这样的队伍如果划成出力少的队伍,同样不公平。
还有赶来增援的援兵,不能打胜仗了就把人家当用过的厕筹扔了,好处都是要给的。
东南道行军元帅、西阳王宇文温,亲自主持这一‘饕餮盛宴’,按照“能者多劳、多劳多得”的原则,定义各部兵马的“多劳”程度,然后按顺序选战俘。
为了尽可能公平,选战俘不是一轮过,而是分很多轮,参与选战俘的将领,每一轮可以选的战俘是有数量限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