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就得老老实实供应,而生丝,也得大量供应。
这样一来,一切都回到原点,荆襄各地新开工的水力纺织作坊会因为原料不足,要“忍饥挨饿”了。
一想到这里,柳桢只觉得无奈至极,他家的水力纺织作坊看来以后最多赚些小钱,想发大财会很难。
有那功夫织布,还不如在西阳进袜子然后转卖,这样盈利更快,利润会更高。
柳桢边走边琢磨,不知不觉来到另一处街口附近,只见前方有许多人聚集在几个木台边,每座台上都站着几个人,拿着纸皮大喇叭声嘶力竭喊着什么。
“招工,招工!纺织工,不分男女都是每日工钱三十五文,同工同酬!”
“三班倒,包吃住,一日能吃三餐!!每日都能吃到肉!”
台上的人不停的喊着,时不时有同伴敲锣,台下围了许多人,时不时有人到一旁招工处登记,柳桢远远看了看,明白是各家纺织作坊在大规模招工。
黄州的纺织作坊本来规模就很大,雇佣的纺织工人很多,其中必然有很多熟练工,而柳桢没听说黄州的作坊大规模解雇纺织工,也没听说对方大规模增加纺机、织机扩大产能。
那么作坊们如今又大规模招募纺织工,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