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通过这本书来了个“一叶知秋”,似乎看到了这个时代波澜壮阔的中原航海历程。
《神 丹经》卷下:昔中国人往扶南,复从扶南乘船,船入海,欲至古奴国,而风转不得达,乃他去。昼夜帆行不得息,经六十日乃到岸边,不知何处也。
上岸索人而问之,云是大秦国。此商人本非所往处,甚惊恐,恐见执害,乃诈技南王使谐大秦王。
王见之大惊日:尔海边极远,故复有人,子何国人乎来.何為扶南使者。
答日:臣北海际扶南王使臣,来朝王庭闕,北面奉首矣,又闻王国有奇货珍宝,并欲请乞玄黄,以光鄙邑也。
这段文字,说的是一个中国人(没错,用语是中国人)的奇遇,这人从中原前往扶南,又前往古奴国,却因为风向的问题,被裹挟着随波逐流。
在海上飘了六十日才到岸,一问当地土人,发现竟然到了大秦国。
这人担心被土人害了性命,便诈称是扶南国使者,随后误打误撞,得以抵达大秦国都,觐见大秦王。
这段内容,信息量很大,首先,意味着早在后汉时,连接红海和中原的东西航线已经成熟,大量外国人和中国人往来于这条航线。
一名中国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