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冬官府的治水能吏来把把关。
换句话说,是群策群力,让这构想中的方案,最后能够变成现实。
修建如此一条漕渠,牵扯甚广、投资巨大,可能要征发大量百姓服劳役,所以容不得任何闪失,既要保证修建成功,也要保证漕渠修建完毕后,真的可以长期运营下去。
为此,需要诸如宇文恺这样的“专家”来参与讨论,事先做足功课,待得一切准备就绪之后,才能开始动工兴建。
考虑到连年战乱百姓疲惫不堪,这条规划中的漕渠,不一定马上就会动工开凿,那么这段时间内,足够大家对叶宛道的实际地形进行仔细勘察,以拟定出最佳的施工方案。
郝吴伯看着几位看资料看得入神 的官员,暗暗松了口气,他监督光黄铁路的修建已经很吃力了,若将来真要修建叶宛漕渠,还是让别人来承担会比较好。
想着想着,郝吴伯又有些无奈,因为蒸汽抽水机的出现,导致水利设施又有了新花样,许多原本不可能得到灌溉的旱地,如今却有了可以灌溉的可能。
有了水,收成就有了保障,那么一向对于增产增收执着不已的豳王,怕是又要为此大兴土木了。
但另一方面,在煤的供应有保障的前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