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
要不来个地留人不留,迁移中原百姓到这些地方定居。
很好的构想,问题是短时间内迁移这么多百姓到海外开荒,百姓会造反的。
所以宇文温不急,他认为饭要一口一口吃,在消化辽东的同时,驱虎吞狼,让高句丽和新罗、百济争斗,如此才能实现利益最大化。
这就是他打的主意,所以停战是必然,也让海东各国看看,大周是多么的讲道理。
周国没让高句丽称藩,是为了日后条约到期后方便行事,不然宗主国出兵灭藩国,名声太差,有碍观瞻。
不让高句丽称藩,高句丽君臣妥协起来也没有心理负担,而高句丽既然不是周国的藩属,日后攻打新罗或者百济时,周国能以旁观者而不是疯狗主人的身份,出来说句“公道话”。
虽然高句丽没有称藩,但每年都是要给岁币的,对于周国而言,这岁币可以宣传为类似藩国进贡给宗主国的贡赋。
毕竟当初发布檄文声称要踏平高句丽,结果却留对方半条命,这必须得有个明面上说得过去的理由:高句丽服软称臣了嘛,不然每年给岁币是怎的?
岁币要有,定额贸易(强买强卖)也是要的,宇文温不是贪图这点利润,是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