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利弊分析,洋洋洒洒十余万字,宇文温看了数日,只觉得越看越糊涂。
说白了,宇文温对于选官制度不在行,所以虽然对于王頍剖析的“弊病”很认同,却拿不准对方说的“利”是否真的没错。
作为皇帝,没必要什么都懂,但宇文温在这件事上要面子,不想承认自己是外行,梗着脖子不求人解惑,自己闷头啃资料,慢慢“悟”。
按着王頍给他的资料,以及最后给出的一些结论,无一不在证明,证明“循资格”和“停年格”不一样,利大于弊,趁着如今员大于阙(冗官)的情况不严重,赶紧把制度立起来。
待得科举走上正轨,开边战事越来越多,大量立功授勋的将士,还有新科进士,就能按着“循资格”的规定,进入排队状态。
无论文武,都按新规则将资历、功勋、政绩、表现折算为年资,然后按着年资排序,安安心心等任用。
新人是这样,那些任满的职事官,等候吏部安排升迁、转任时也是如此。
每个任满期限的官员(譬如刺史是三年一任),新规则会根据其任官的尊卑(譬如上、中、下州刺史),风险(在中原或烟瘴之地当官,风险当然不同),还有年度考核的成绩、表现,折为年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