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到大规模航运时航道拥挤,上、下水船只需要交错、避让航行,这个时间必然会增加,航运繁忙时,船只通过“黄河三峡”预计大概需要三、四日。
上水走完“黄河三峡”的时间从三个月缩短到三、四日,这样的奇迹,是大家事前不敢想的。
当新式交通工具出现,导致运输能力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运输成本大幅下降,随之而来的一系列影响,朝廷必须适应,不可能视若无睹。
而造成一系列影响的根源,不仅仅只有黄河漕运通畅。
在洛水试航的利川号,当时的上水航速大概是每小时四十五里,这个速度在黄河、长江等水流湍急的河流会降低,但在永济渠和通济渠,其上水航速应该差不多。
也就是说,当螺旋桨推进的火轮船航行在这两条运河上时,其上水航速能够稳稳保持在每小时四十里,而且新式火轮船的一个重要技术指标,就是能连续航行一日以上。
这就意味着一日千里(平均时速四十里,航行二十四小时,等于九百六十里)成为常态。
如果采取沿途拖船接力拖行驳船的航运策略,这就意味着两条运河上,运输速度连续数日都能保持一日千里的状态。
永济渠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