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衍特地为此颁发《敕答臣下神 灭论》,有高僧将其传抄,让王公朝贵传阅。
那高僧又作《与王公朝贵书》,细数范缜在书中对佛祖大不敬的言论,于是激起有识之士的“义愤”,许多显贵运起响应,又有当世文学家著文反驳,口诛笔伐,要把《神 灭论》批得不名一文。
范缜对此毫不示弱,遂将《神 灭论》改写成宾主问答体,共设三十一个问答,同时沉着应战,和无数佛门信徒论战,最后谁也辩不倒他。
许多人都劝范缜,说他本来就和皇帝(萧衍)有旧,若能“知错就改”,皇帝会很高兴,然后前途一片光明。
范缜对此不以为然,他认为佞佛祸国殃民,认为佛家的因果报应就是扯谈,自己何错之有。
代价就是仕途止步,晚年坎坷。
宇文温不信佛、道,所以对范缜这种孤身一人挑战时代价值观的勇气很佩服,哪怕《神 灭论》理论上会对“君权天授”一说有影响,他执政后也让这本著作正常出版。
毕竟,当年梁帝萧衍再讨厌这本书,也没有将其列为禁书,宇文温觉得自己没理由害怕什么。
他要避免天下佞佛之风复起,知道光靠严令禁止是行不通的,所以需要依靠有力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