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所以虽然也算是新式手铳的初学者,好歹能有一发上靶。
他策马回到出发点,下马后仔细打量着手中的新式手铳——火帽左轮手铳,及其定装子弹。
这是纸壳子弹,弹头为锥形,壳体为纸制,大小一如后世小票打印纸的纸芯,内装黑火药,尾部为火帽(底火)。
虽然纸壳弹比不上金属壳子弹,射击完毕后的“抽壳”很麻烦,但是用在左轮手铳上正合适,而这一切的前提,是有可靠的火帽。
因为雷酸汞的出现,火帽(底火)自然就出现了,以火帽(底火)击发为技术特点的火帽左轮手铳,现在也已经出现。
这样的手铳,算是后装枪,有六孔弹巢,使用锥形弹头的纸壳弹,不长的枪管内有螺旋膛线,只要扣动一次扳机,就会触发弹巢和击锤的联动。
因为是“左轮”结构,所以即便射击时遇到哑火、臭弹,也不会影响下一次射击,又因为是火帽击发,所以击发成功率不低于八成(六发射五发)。
比起燧发左轮枪不到五成的击发成功率高许多,是唯一能实用化的线膛后装火铳,俗称‘六响子’。
东西当然是好东西,但就是贵。
一把手铳的造价三十贯,抵得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