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事。
使者说不动对方,只能黯然离开。
金庾信听使者说完具体过程之后,压制不住胸中怒火,一掌把书案拍得乱震。
他真想骂“岂有此理”,但在这里破口大骂却无济于事,满腔怒火无处发泄,也就只有拍书案。
原因很简单:周军实力太强,新罗一方的态度强硬不起来。
周国要灭高句丽,新罗乐见其成,而且还积极配合,派遣使者求救,以便给对方一个名正言顺撕毁合约、向高句丽开战的理由。
战事一起,新罗没有闲着,除了布置必要的军队防备百济,便尽力派出精锐北上,进攻高句丽的城池。
但是高句丽各城顽强抵抗,新罗军队攻城略地的速度一直快不起来,相反周军的攻势却很凌厉,而且一开始其目的就很明确:
一部兵马渡海而来先取慰礼城,然后沿着城畔的泥河(高句丽称阿利水)一路向东进军,短短数月就逼近东海之滨(这是以新罗角度而言的东海,即半岛东部沿海地区)。
然后,又向南进军,不断攻占高句丽和新罗、百济边界附近的城池。
周军有各种威力巨大的武器,所以无论是野战还是攻城,都无往不利,熟读中原书籍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