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平分,虽然他们之间也是竞争关系,但都不希望再有人进入到航运的市场,因此轮船招商局介入航运业之后,这三家公司曾经联手打压招商局,采用的手段也很简单,就是压价,以此来挤垮招商局,不过李鸿章釆取筹借官款、增拨漕粮及承运官物等措施,确保招商局的稳定收入,还得到兴建码头货栈所需的土地,而且所承运的货品还免征厘金,结果旗昌公司反而由于长期的运费过低而破产,被迫将轮船公司出售给招商局,于是就在1877年,招商局以现银222万两收购旗昌轮船公司的全部资产。3月1日,旗昌产业换旗过户,转归招商局所有,计有海轮7艘、江轮9艘及各种趸船、驳船,从此招商局所拥有的船队规模也一举超过了太古、怡和这两家公司,更是开中国企业收购外国企业之先河。”
“而太古、怡和也只能被迫和招商局妥协,分别在1877年、1883年、1889年三次签订齐价合同,在中国的各条航线上共同议定统一的价格,并确定水脚收入和货源的分配方案,而且招商局所占的份额最大。从此以后,中国的航运业就甴这三家瓜分。虽然在旧时空里,学术界有一度认为齐价合同的签订,表示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但从这个时代的实际情况看,在清廷的主权都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