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无法与已修建好的釆用通行标淮1435 mm的萍安铁路段衔接,遭到清廷工程人员的拒绝。而李治和马克来认为中国人修不好这条铁路,因为铁路经过的萍水湘东河段水面宽、水流急,建桥的施工难度大,因此到头来还得请他们,于是带着图纸撤走。
詹天佑在这种情况下,主动承担全部工程任务,虽然没有图纸,但用一个多月的时间,重新进行勘测和设计,并调集人马立即动工,修廷湘东大桥。詹天佑采用土洋结合的办法,配以足够的沙袋和草袋,在桥墩地基周围挖一个水池,用水车将水车干,即行打桩,稳固墩座。桥墩完成后,又亲自指挥架梁,不到三个月的时间,湘东大桥便铺上了钢轨,从而攻克了萍醴铁路最大的难关。
虽然这时萍醴铁路还未完工,但后期施工己无大难,因此詹天佑己回到上海,准备接管沙俄从东北撤军之后,重新恢复关外铁路的工程。不过俄国在第一批撤军之后却发生了反复,向清廷提出了七项撤军新条件:包括列强势力不得进入满洲、俄国参与北满行政管理等等,如果清廷不接受,就拒绝第二批撤军。
结果清俄双方陷入僵持,詹天佑也无法成行,只好暂时在上海停留,等待清俄协商的结果。而上海办事处得知詹天佑就在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