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年轻学生,出国之后都用不了多久就改弦易辙,成为坚定的反清力量。而这也更符合华东政府的需要。这也是留在国内的学生无法相比的,中国国内的学生,还正有相当一部份正在苦读四书五经,准备参加科考。
其实淸廷外派留学生到是很早就开始了,在1872年到1875年间,由容闳倡议,在曾国藩、李鸿章的支持下,清廷先后派出4批共120名学生赴美国留学。这批学生出洋时的平均年龄只有12岁,因此也称为留*童。尽管这一次留美是虎头蛇尾,大多数人都沒来得及完成自己的学业,但其中不乏中国近代历史上的知名人物,如詹天佑、蔡绍基、唐绍仪、梁敦彦、蔡廷干等。
而后来尽管淸廷再沒有官方再组织集体出国留学的行动,但公派出国留学却从未中断过,只是多以地方民间或是学堂的名议进行,如1877年福建船政学堂就陆续派学生赴英留学,学习海军知识,而这批学生就是后来北洋水师的骨干;后来盛宣怀创办北洋大学堂,也陆续送学生赴美留学。而民间也有一部份自费出国留学的学生,另外还有一些教会在中国创办的学校,也组织过一些学生出国留学。
甲午战争是中国留学史上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分水岭,在甲午战争之前,中国出国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