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武器进行调整,按德国海军的要求,增加两座双联装203毫米口径舰炮。
俱体的调整方案为原设计舰首舰尾的三座双联装155毫米口径舰炮,改为呈正“品”字型布置在甲板上,而在“品”字的中间,原来设计的背负结构布置中的抬高位置的一座双联装155毫米口径舰炮,改为双联装203毫米口径舰炮。这样在舰首、舰尾将各有2门203毫米口径舰炮,6门155毫米口径舰炮可以同时开火;而在侧舷则可以集中4门203毫米口径舰炮,8门155毫米口径舰炮,不仅火力强大,同时还能保证火力的投送密集度。这是甲午海战给各国带来的经验,一艘军舰的火力不仅要看火炮口径的大小,而且还要看火力的投送密集,由其是对巡洋舰这种交战距离较近的军舰,在单位时间內火力的投送密集程度,比单炮威力还要更为重要一些。
由于青岛型巡洋舰原设计已经比较重视防御和动力,因此在这两方面基本都不做改变。这样改变之后,全舰的排水量预计会増加500吨左右,最终在6800-7000吨之间,航速将在24-25节之间,依然相当可观,而战斗力也更为强大,既使是和中型装甲巡洋舰,如意大利的加里波第级也有一战之力,而和这个时代同型的防护巡洋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