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怀曾答应张謇筹资,但在大生纱厂资金告急时,盛宣怀却没有出钱投资,结果张謇不仅没能筹到钱,连回通州的旅费没有了,只得在上海四马路卖字三天,赚取旅费。
后来张謇几经周折,东挪西凑终于还是成立了大生纱厂,但纱厂投产以后,却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棉花当原料。后来张謇破釜沉舟,赊财全面投产,维持运转。并用将来售出棉纱的收入来还款,幸而随后几个月里,棉纱的行情看好,纱厂的资金不断扩展,使工厂得以正常生产还略有结余,大生纱厂终于艰难的生存了下来,并且逐步壮大。并又在两江总督刘坤一的支持下,在吕泗、海门交界处围垦沿海荒滩,建成了纱厂的种棉基地,解决了办纱厂所需要的原料,这样大生纱厂才进入良好的运行。
不过经历了几年的商海打拼之后,张謇身上的书生意气基本消失殆尽,颇有几分喜怒不形于色,因此这次他和盛宣怀共同带队来青岛,在表面上还是一团和气。当然这几天盛宣怀也有意向张謇示好,似乎想缓和两人的关糸。但现在突然表示愿意在张謇的纱厂入股,还是让张謇十分意外。
但盛宣怀肯投资,当然是好事,因为他的资本雄厚,而且人脉极广,有他出面投资,就不愁拉不来其他人入股,其实张謇又何偿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