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向打招呼道:“夏先生。”
原来这老人正是夏思 痛,他在1902年底受华东政府的委托,到海外去寻找有志革命之士,到山东来共图大事。夏思 痛出海之后,先到南洋,足迹遍及东南亚诸岛,到是也结交了一些华商、志士,不过都是零散数人,不成组织,而且那里华东政府的名字未显,因此也都对华东政府不感兴趣。
夏思 痛在南洋游历了大半年,虽然成效并不大,但也增涨了不少见识,而且也打听清楚,在日本聚集着大量的革命志士,组建的团体众多,声势颇大,于是夏思 痛又来到日本。结果和华东政府的爪哇护侨行动错过了。
虽然是初到日本,但夏思 痛的交往颇广,既使是在日本,也能经人转托,交结到不少人,生活衣食不愁,而几个月后,经人引见介绍,和不少革命者相识。
其实在日本结识革命者,根本不需要有人引见介绍,因为在日本,中国革命者的行动基本是完全公开的,不仅能够随意的聚会、结社、发表演说、组织社团,甚致是创办报纸杂志出书,可以公开宣扬武装推翻清廷的主张。尽管清廷多次向日本发出抗议,但日本政府以言论自由为名,对此基本不闻不问,还有不少日本政界、工商界的人员和中国的革命者结交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