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说起来,也是性格决定命运,这样的遭遇,或许早已注定。在唐伯虎以第一名考取秀才的时候,太多旁人的夸耀,就让他得意忘形,学也不去上了,连考取功名,都不放在心上,整天饮酒作乐,中间十多年,都没参加科举。
后来,他参加录科考试期间,与好友张灵宿妓喝酒、放浪形骸,提学御史十分厌恶这种行径,在录科考试中让他名落孙山。后来苏州知府爱惜人才,文徵明的父亲文林、沈周等人也为唐伯虎求情,提学御史才同意“补遗”让他参加乡试。
这并没有让唐伯虎吸取教训,他乡试之前,他举办酒席,邀请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三人参加,席间放出狂言,今科解元非他莫属。”
李修善摇摇头,心说唐伯虎原来是这样的人,亏我崇拜了他这么久,老子都比他会做人多了!
“在进京赶考期间,他不但常常流连烟花之地,考完之后,可能喝多了,又放出狂言,说他必定是今科会元。要知道,京城那种地方,可不是他的家乡,听到这些话的人,也不是他的朋友。或许说者无心,但是听者有意,许多人觉得,这里面肯定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
在明代,言官盛行,告黑状从来都是读书人的专长,很快,就有人向政府反映这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