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春秋战国时期,所跨时间长达七八百年,并首次在粤省两周时期的墓葬中,发掘出土了铜甬钟和铜鼎。
横岭山墓葬规模大、数量多,且排列整齐、大小有序,显示了当时整个社会处于稳定有组织的状态。
这些青铜编钟、甬钟、铜鼎的特征也表明,它们不是中原和荆楚的产品,乃是本土铸造的“土特产”,说明岭南地区在西周时期到春秋时期,具有相当发达的青铜器文化,曾存在过一个“青铜时代”!
这就意味着,岭南先秦时期的文明程度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
还有银岗古窑场遗址的发现,解决了考古界对夔纹陶类型和米字纹陶类型“孰早孰晚”的争论。
而横岭山铜鼎的饰纹属西周早期,而器形却属西周晚期,上面的圆状饰纹中原少见,说明是越人仿造中原青铜器形,并加入了自己的创造。
另外,在博罗曾出土两处贝丘堆积遗址,表明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这里即具备了相当发达的石制、陶制工艺品制作工艺。
在附近的龙溪镇,陆续发现5座龙窑,还出土了大量罐、鼎、碗、杯、盒、豆等完整的陶器。
这是粤省迄今发现的一处年代最久远、规模最大的陶器制作工厂。据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