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了称帝的念头,他现在要保住的不是皇位,而是在朱明体系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国主地位,而在放弃了称帝之后,秦藩确实团结了一些。
盟军这边也乐得拖延,平衡晋藩势力的关键还在于云南的资源划分和蜀王开藩,而安插亲中派执掌云南地方大权也需要时间来做,因此盟军高层小心的处置与孙可望的关系。
当然没有人真的以为孙可望会回心转意,李定国也是如此,那只是朝中文官的幻想罢了,利用秦藩来平衡其他藩镇特别是合众国,他们自然希望西营在表面上重归于好,但二李却从未如此想,李明勋要时间来经略云南,而李定国更是借助这些‘仁至义尽’的友好政策让孙可望‘众叛亲离’。
皇帝移陛滇京,行宫设在了贡院,而非孙可望在昆明时营建的秦王府,这就是给孙可望一个政治态度——大明体系之中仍然有你的位置。而在李定国虽然事实上取代了孙可望的地位,而且琼、晋、蜀三藩实际掌握朝中大局,但却对孙可望的封号没有变动,甚至没有指责孙可望的‘不臣之心’,文书往来上,也只是指孙可望‘失人臣之礼’。
为了拖延时间,李定国先是以皇帝名义派遣学士、侍郎前往贵阳宣谕,希望孙可望‘同心释忿,共济国难’,还把在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