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山这个地名。
接受贺兰山地名在于他们关心的是翻越贺兰山之后达成的对月氏的突袭效果。而不是关心贺兰山的特产。
而另一路,明显是佯动,或者是说,也是一路,因为,在王翦的计划中。根本就没有明确的规定两路谁到底是主力。骑兵的机动xing决定了秦军可以随时的改变计划。这一点王翦是充分考虑的。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特别是美军那该死的墨菲定理。里面就有一句关于计划的定理。任何事情都有差子。弥补差子的办法,就是不要将计划定的太完美。否则,差之很难弥补,就想那个著名施里芬计划。德国人那种刻板发挥到极致,竟然可以详细到一个团的布置。这简直是难以相信。
王翦这种没有主力的布置,显然是将计划的一些可变因素预留了出来。而河西走廊这一步棋就是这样的布置,如果月氏人发现,那就是佯动。如果没有发现,那就是奇兵。毕竟河西走廊特殊的地形走势,注定了在那里开战,是没有任何的回旋余地。你只能从正面突破。要么就是越过两侧的高山峡谷进行一次奔袭。这需要你对当地的地形特别的熟悉。这一点,秦军明显不占优势。秦军压根就没有去过那个地方。事先连一次地形侦查都没有。而且,这一切的了解,竟然来自于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