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禁书,不禁流言蜚语,而是公告天下,谶语书中所记录的公孙,是指汉宣帝。
这个应对之策,倒是非常符合刘秀的行事作风。
刘秀学的是尚书,他本身就是位儒生,还是太学生,这一直以来都是刘秀引以为傲的资本,他又怎会去效仿暴秦,做出焚书坑儒之举,败坏自己的名声。
不得不说,刘秀的这一招很高明,在不禁书,不禁言的情况下,让公孙述制造的舆论压力不攻自破。
这次的事件,应该算是刘秀和公孙述之间爆发的一场舆论战。
两雄相争,说白了双方都是想达成自己的政治诉求。
兵戎相见的战争,那是达成政治诉求的手段之一,而舆论战,也同样是为达成政治诉求的手段。
只不过在这场舆论战中,刘秀明显是更胜一筹,将公孙述挖空心思 谋划出来的舆论压力,化解于无形。
事隔两天,张贲在刑审细作的时候,倒是挖出了另外一件事。
根据一名扛不住大刑的细作交代,数月前,公孙述曾派一批美女到洛阳,其目的是为了混入洛阳高官的府中刺探情报,只不过这些美女是以什么样的身份来的洛阳,现在又在哪里,有没有成功混入各大臣府内,这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