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点的赘述。
崇祯不是第一个提出这个问题的君主,不仅是大明的历代君王,还是历朝历代,都有君王诟病这种弊病,官员总是在奏折里添加各种溢美之词,长篇大论的赞美与歌功颂德之后,随后才会切入主题,即便如此,内容也是写得模模糊糊。
有着几十年的宦海经验,这些内阁成员,不仅深知这一点,也同样干过。
大势所趋,无奈之举。
可以讲,他们这些内阁辅臣,才是真正的第一受害者,深受其害,巴不得进行这样的改革,奏折之中,少一些华丽的辞藻,少一些孔洞而毫无意义的内容,多一些简单而直接的话语。
毕竟,除了一些特殊的奏折,来自于天下各地的奏章,都是要先经过内阁,由内阁辅臣整理之后,摘抄相应的重点,并提出建议,才会上报给皇上,然后才会做出处理。
简而言之,虽然皇上看到的还是同样的奏折,却是内阁辅臣划出了重点,摘抄了主题,并不用多做揣摩。
因此,对于在奏折里的这种做法,内阁辅臣比崇祯还要深恶痛绝。
在这时候,崇祯的话音刚落,内阁首辅周道登随之站了出来,躬身行礼道:“可是,皇上,在奏折之中,使用各种华丽的词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