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的事情里,皇爷自然是乐见其成,但最大的阻力其实在百官群臣。当前皇爷并未公然下诏垂询,只是暗地里放风,朝廷百官也就没有公然抗争,只是私下里非议甚多。我
们郑家没有那么大的本事,能把反对立三哥儿为储君的人一网打尽,那是万万不可能的。唯一可做之事,就是把声音最大、态度最激烈的人压制住,让皇爷能安心决断,不被群臣所干扰。”郑
国丈点头称是,“你所言不错,此事最大的关窍在于促使皇爷下定决心,自然应当尽力减少百官的鸹噪干扰,既然不能一网打尽,那就只能杀鸡给猴看了。可是并未听说过范弘道在此事上有所表态,而且范弘道分量也不够。”郑
国泰立刻答话说:“范弘道只是个引子,引蛇出洞的引子!他自身分量轻,但身上牵扯甚多!不知父亲有没有听说过一个传闻,礼部尚书人选迟迟难定,申首辅却说他要听范弘道的推荐。”
礼部尚书是负责礼制的,平时或许没多大事,但若在储君之事上如果有违反礼制的事情发生,那么礼部尚书态度就至关重要,甚至可以看做一个风向标。就好像当年嘉靖皇帝大礼议事件中,冲锋最积极,态度最激烈的人不是内阁也不是都察院,而是礼部尚书毛澄。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