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通过自己的智慧,采用“治水须顺水性,水性就下,导之入海”的方法,高处就凿通,低处就疏导”的治水思 想。
另外,禹根据轻重缓急,还定了一个治理水患的先后顺序,先从首都附近地区开始,再扩展到其它各地。
相传,在禹治理水患期间,应龙也前来帮忙。
应龙早年跟随着黄帝东征西战,由于战争消耗能量过大,再也无力振翅飞回天庭,就悄然来到南方蛰居在山泽里。
物华变幻,斗转星移,当大禹肩负起治理水患,拯救苍生的重任时,应龙也前去帮忙,它以尾扫地而疏导洪水,立功甚大。
禹治水一共花费了十三年的时间,在十三年期间里,禹三过家门而不回。
其中有一次,当禹经过家门时,听到屋里传来婴儿的啼哭声,知道那是妻子为他生下了儿子。
邻居们都劝禹回家看看妻子和孩子,禹却说治水要抢时间,不能因回家而分心。
邻居们又说,不回家,那总得给孩子取一个名字吧。
匆忙间,禹为自己的儿子取名为“启”,启,也就是之后夏朝的第二代君主。
禹用十三年的时间,终于治服了洪水,往日咆哮的河水,今日驯驯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