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谢礼,很是不菲。但杜中宵到京城来不是赚钱的,为的是游学,天天做这种事怎么行。
吴克久却见了眼馋,特别是可以借这个机会认识不少朝中官员,终究忍不住,毛遂自荐去替别人蒸酒。杜中宵没必要让吴克久拿着自己的技术做好人,干脆把技术写成册子,等到合适时机献上去。按照这个时候的习惯,献这种技术,杜家最少在许州一带的垄断地位牢不可破。有酒楼做基业,杜中宵这一世衣食不愁,可以把心力全部用在自己的前途上。
这个年代做大商人是没出息的,先不说赚了钱能不能保得住,日常生意就很难做。此时的商业并不是以商人为中心,而是以牙人为中心。类比杜中宵前世,最像的是租房之类的市场,真正掌握行业命脉的是中介,而不是有房和租房的人。牙人身份特殊,跟官府联系紧密,杜中宵前世的商业经验基本无用。
想在这个年代打造一个工商业帝国,最少现在不行,现实和法律都不允许。所以家业粗安,杜中宵便一门心思 考进士,因为这是这个年代唯一的出路。
苏颂对技术有天然的兴趣,一边翻着杜中宵的小册子,一边问着技术细节。杜中宵耐心解释,并没有不耐烦。这是个在后世留名的大科学家,理难得的是,出身官宦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