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家铺子是酒楼,卖的都是好酒好菜,对面则是一家高档客栈。这两处都是为汴河上的富商权贵准备的,与其他州县的酒楼客栈相差不多,韩绛也没兴趣观看。
走过客栈,韩绛随口问道:“这些酒楼之类,是什么人在管?”
杜中宵道:“都是雇的主管。他们在这里做事有工钱,还依着每月纯利抽头。”
韩绛点了点头,甚是同意。路两边开的都是赚钱生意,最怕的是用人不当,成了当地豪门大户势力人家揽财的所在。全部都有雇来的主管,用杜中宵前世的话说,就是职业经理人,弊端就小多了。
紧领着客栈的,是一处澡堂。此时已是深秋,生意极是红火,进进出出人不断。
韩绛抬头见门匾上写着“华清池”三个大字,随口问道:“这是什么所在?”
杜中宵道:“这里是沐浴更衣的地方,俗语叫作澡池子。码头上来往客商众多,多有人住在船上而不住店,沐浴更衣不便,才建了这处所在。子华,一会我们看罢了,也到里面泡一泡,去去疲乏。”
韩绛笑道:“此等地方人员芜杂,还是不必了。”
杜中宵忙道:“子华切不可这么说。这里面沐浴,远不是家里能比的,诸多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