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校勘,也没有新的注解,便就放下。这本昌黎文集,开启了欧阳修的文学之路,熟得不能再熟。
把书放下,欧阳修对杜中宵道:“这里一处小店,能有这么书籍,着实不易。只是运判,因何这些书印刷精美,而其他的则有好有坏?”
杜中宵道:“有了学校,铁监自然印书。只是人手有限,只制了那几本书的板子。”
现在通行的雕版印刷,用的木版。印刷方便,但制版不易。铁监有钱,终有限度,请的制版工匠并不多,只能先从经典印起。其实杜中宵记得好多种印刷方法,只是精力有限,一样也没试出来。最被赋于厚望的活字印刷,虽然记得铅字,却因为铸的字模不清,印刷质量不高,并没有使用。
这些经史文集诗集,都是几位知州读烂的了,好多书他们都能倒背如流。略翻了翻,见并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便就做罢,继续向里面去。
后面就没有格子了,而是几张桌子,上面摆了各种书籍字画,显得有些杂乱。
看见桌子上面摆着的画,宋祁不禁哑然失笑。首先是一张大胖娃娃,下面骑着一条大鱼,颜色大红大绿,内容俗不可耐。后边文雅了些,有人物,有风景,下面还有文字。上前一看,原来是三分故事,几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