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不管什么字,看起来都差不多,但读起来却非常容易分辨。读书的时候,能够专注于内容,不受字体的影响。这就是印刷体,后世所称的宋体字和仿宋字。字体以宋为名,就是因为发端于宋朝印书的字体,后世一点一点完善起来的。
以前的木制雕版书,字体较大,一般是仿名家楷书。名家字体,用来书写的时候,自然会让人赏心悦目。但用到印刷上,其实有些不合适。字大的时候还无谓,字越小越密,就会显得不和谐。
印刷字体的宋体字,此时刚刚有苗头,远还没有完善。铜制的活字不适合太大,现在所有的字体都不合适,必须根据实践研究出一种新的字体。现在活字印刷的技术条件已经具备了,就卡在这里。至于后世传说宋体字创制于秦桧,完全就是附会的无稽之谈,宰相大臣写这种字不被人笑死。
毕昇初创活字,曾经对字体做了一些改变,毕文忠自然知道。心中明白杜中宵为什么会让自己到这里来,这里的刻字工人,虽然也是熟手,对活字的理解却不深。毕昇的家乡蕲州,因为历史原因,是盛产刻字工人的地方。手艺世代相传,练得好的,可以沿水路到下游的宣州、杭州一带凭手艺谋生。毕昇的青壮年,也是在杭州一带刻字,晚年才回到家乡。印刷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