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如此,就好办了。前些天在我的庄子旁边,来了几户营田的人家,就是从军中除役的。听他们说不喜京西路的庄子,愿意留在河曲路。其中一个,在军中时就做菜呢!”
“有这种事?那就是你的福气了!不管是请他来帮你,还是向他学做菜的手艺,你这店铺很难亏钱了!”旧的营田厢军改军号,还有许多兵员除役,并不是全部的人回到京西路,有一部分留了下来。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他们觉得这里更好,把家人接了来在这里营田。经略司给了他们支持,以比一般百姓更优惠的条件,把他们安顿在胜州的周围。
营田厢军时代,火食就比此时的禁军还好。不但是舍得花钱,而且改成了集体用餐制度,有专门的炊事人员。这些人都经过培训学习,做得或许不精致,但最少味道不让人觉得难吃。特别是杜中宵重点推广的几样花色,如肉汤、咸菜、包子、饺子等,都格外拿手。有这几样,王普的饭馆就开起来了。
这不是什么高档酒楼,只要味道过得去,用料扎实,价格实惠,就足以生存。真正的大酒楼,如对面的胜州官酒楼,标志是要有园林,园林里的阁子才是高档地方。
王普吩咐小厮上了瓜果,权做蔬菜,陪着杜中宵饮酒说些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