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而不是宰执,在包括皇帝看来,都是谨虚谨慎,知道进退之人。如果仗着自己军功,继续掌军,此次回京就不是这个样子了。与皇帝坐而论道时,赵祯直接称呼官职,而不是跟以前一样称呼检校官那样的虚职,说明他对杜中宵的看法变了。此时,杜中宵在他眼里是个可以信任的臣子。能一遇诏书就把手中的军权交出来,没有多说一字,这样的态度让赵祯足够放心。
从河曲路大胜,到后边整训,杜中宵手中一直握有宋朝最强大的军队。虽然从理论上说,其后勤和人事都控制在朝的手里,没有造反的可能。但执掌大军,这一件事,就让皇帝担心。更重要的是以前赵祯与杜中宵接触不多,一直有防范心理。这次杜中宵解除了兵权,才算彻底放心。
御史中丞是当然的侍从之臣,在外庭监察百官,对内陪侍建议,与皇帝接触的机会多。并州的时候庞籍说得对,此次回京任职,杜中宵最重要的任务,是取得皇帝的信任。具体做出什么,其实没有那么重要。如果不是杜中宵实在没有表现出文采,赵祯就让他做翰林了,那更加方便。
说了几句闲话,赵祯道:“御史中丞总宪台,在外弹纠百官,对内谏诤君上,非常之任。中丞此次入京为之,不知如何看?你任宪职,意欲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