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已为万幸,而又迁转如此之速,则自今已往之年,皆皇上再生之身;自今已往之官,皆皇上钦赐之职也。臣蒙此莫大之恩,则凡事有益于国家,可以仰报万一者,虽死有所不顾,而日夜只惧思所以舍身图报之道,又未有急于请诛贼臣者也。况臣官居兵曹,以讨贼为职,然贼不专于外患,凡有害于社稷人民者,均谓之贼……”
这是朱平安第一次看到杨继盛原版的《请诛贼臣疏》,朱平安在现代并没有看过杨继盛的奏疏原文,只是知道奏疏大意,以及一些关键地方。
朱平安看的很认真,字斟句酌,研究奏疏中除了“或问二王”这一忌讳外,还有无其他忌讳之处。
这第一段是交代背景,并无不妥之处。
朱平安继续往下看第二段:“臣观大学士严嵩,盗权窃柄,误国殃民,其天下之第一大贼乎!方今在外之贼惟边境为急,在内之贼惟严嵩为最。贼寇者,边境之盗,疮疥之疾也;贼嵩者,门庭之寇,心腹之害也。贼有内外,攻宜有先后,未有内贼不去而可以除外贼者,故臣请诛贼嵩,当在剿绝贼寇之先。且嵩之罪恶贯盈,神人共愤,徐学诗、沈炼、王宗茂等常劾之矣,然止皆言嵩贪污之小而未尝发嵩僭窃之罪。”
杨继盛在这第二段切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