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没人教,其实也不是,孔子就曾今进行私人教育,有教无类,私学早就出现了。
而现在大名鼎鼎的稷下学宫,就是天下最大的官学,人才鼎盛。
所以这年头不是没有人教,也不是没有人愿意学,关键知识的载体是木简,书写不易不说,还价格死贵死贵的,耗费巨大,普通人学不起。
连著书立说的人,面对木简这种东西,都尽量删减不必要的字词,更不要说其他人了。
知识的载体价格昂贵,直接将一大部分拒之求学之外。
这就是平民难以出头的关键所在。
平民难以出头,即便是打垮了世卿世禄制,依旧还会形成世家门阀。
如今各国之所以能改变世卿世禄制,是因为其他国家的人才,而不是本国的平民。
游走各国的游说之士,不是家学渊源,就是家中有钱能支持自己进行求学。
所以要想从根本改变这种情况,还是需要知识向平民传播,只有知识传播之后,对人才的选择才会出现多样化。
而知识廉价化,或者说人才廉价化,才是对贵族门阀发起冲锋号角的时候。
在此之前,只能依靠楚国的贵族,然后尽可能吸收其他国家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