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秦楚两国关系的时候,又听见楚王道:
“当然,为了避免秦王不停燕国调停,寡人决定给秦国施加一点压力,让大军集结在函谷关外的韩国也派出使者进行调停。如此,有韩国压力,有了燕国的台阶,秦王应该就会答应调停了。”
公子安浑身一僵。
两国调停,看来楚王已经有了明显的退意了。或许即便秦国不答应调停,楚国也会从南郑退兵。
如此,燕国的调停也就显得不难么重要了。
而且···
公子安偷偷的看了一眼楚王,暗暗想到:楚国果然不容轻辱,燕王这才想要踩楚国一脚,并让楚国承燕国的情。不想,楚国的反制来的如此之快,不仅让燕国在中山国哪里劳而无功,而且还让燕国反过来承楚国的情。
此时公子安已经想明白了,楚王让他去秦国调停,不仅是向要借燕国的面子,更是借他之口通知燕王退兵。否则,一旦齐国得知秦楚两国讲和,而燕军还在与中山国大战,那时,齐王一定会会师北上,趁机削弱燕国。
想着,公子安立即伏地一拜:“臣领命!”
公子安退下后,熊槐看着他离去的背影,不禁轻轻感叹道:“果然是世事无常,当年那个冲动暴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