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平局决胜法)的远古时代,两支球队如若在两回合各取胜负最终总比分打平,就必须要通过中立场地附加赛决定成败。这或许是一个“三输”的方案——抛开筋疲力尽踢了180分钟的两队球员还得再至少再踢90分钟的比赛不谈,谁愿意去承办中立比赛,也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1964/1965赛季,欧冠赛场上出现了极其罕见的一幕。在当年的欧洲冠军杯八强战上,英甲冠军利物浦与德甲冠军科隆在各自主场互交白卷。中立赛场的加赛中,耗尽最后一颗子弹的两队依旧未分胜负,加时赛的30分钟依然还是没有分出胜负。
终场哨响,裁判只得用当时的最后规则来决定两支球队的命运:他拿来一枚正红反白的硬币,为难分伯仲的两队下达判决书。
费耶诺德球场鸦雀无声,数万双眼睛的焦点全集中在这直径几厘米的薄片上。或许是上天旨意,调皮的硬币在几圈翻滚后竟然竖在了草皮中央。
在第二次抛硬币中,利物浦队长罗恩-耶茨猜对了颜色,“300分钟马拉松”也就此画上休止。
这样的结果即使是获胜方也是不尽满意的,科隆队则更是啼笑皆非。在越来越多球队的反对声中,一个更佳合理的tiebreaker呼